中国的每个姓氏,往往都有一些著名的堂号。这些堂号,或为该姓的发源地,或者为一个美丽动人的历史典故,往往都有它非常深刻的含意,不但能让族人缅怀先祖,而且能让世人一看就知道是哪姓哪宗。与大多数中国姓氏一样,作为中华望族大姓的贾姓,也有许多著名的郡望、堂号。一武威郡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前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据《元和姓纂》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东汉时,贾谊九世孙贾秀玉为武威太守,被封为肃侯,其孙车骑将*贾龚迁居武威,龚子贾诩,三国时为曹魏太尉,被封为寿乡侯。东汉太守享秩二千石,为地方最高行*长官,与朝廷九卿地位相差无几。而太尉在汉魏时位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事,位高权重。在武威一地,贾氏世代高官,极为荣耀,据《太平寰宇记》载:“凉州武威郡六姓之首为贾氏。”故此我武威贾氏宗支将此地作为郡望,也就自然而然的事了。二洛阳郡
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河南贾氏,从西汉初年起开始兴盛,汉文帝时的第一流大文学家谊公就出生于洛阳,其*治才能凤毛麟角,以此为郡,世代荣昌。
三长乐郡长乐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及后来的隋朝所置,治所在今河北省冀州市、阜城县东部一带。诩公之子贾玑,后迁居长乐,子孙在此繁衍,从魏晋至隋唐,官居显位者代不乏人,除大将*、太守、刺史而外,还有一些朝中的贵臣,如唐德宗时的名相贾耽,均为长乐贾氏。以长乐做为郡望,对贾姓也说得上是光宗耀祖。历史上的长乐郡有两处,上面是其一,其二是唐朝时期所置长乐郡,治所在今福建省闽侯县一带。
四临汾郡临汾郡:隋炀帝大业三年(年),设置临汾郡,治所在临汾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辖区包括今山西省临汾、汾西县之间的汾河流域和浮山县、安泽县等地。隋恭帝义宁二年(年),临汾郡改名平阳郡。唐朝建立平阳郡改为晋州。山西临汾、襄汾一带为古之临汾郡,是我贾氏发祥地之本源,是贾国之所在地。三国魏豫州刺史贾逵,逵之子西晋宰辅贾充一族均为襄汾人。五武陵郡武陵郡:唐朝和明朝有贾谊后裔迁居兴盛,湖南新宁及洞庭湖南岸常德、益阳之贾氏。
六河东郡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一)指今整个山西省。(二)秦朝初期置郡,治所在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东晋时期移治所到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三)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四)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今山西太原)。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从以上资料可知,河东郡历代治所均在山西境内,山西是贾氏发源地,贾氏族人以此为郡也情有可理,和临汾郡同出一脉,只是叫法不同罢了。七辽东郡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一)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治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二)司名。明朝洪武四年置定辽郡卫,明洪武八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三)*镇名。明朝“九边”或“九镇”之一,是明朝在北部边境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事重镇,为了防犯残余的北元势力。辽东镇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后移辽阳;明朝末期废黜。(四)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历代贾氏族人迁徙居此,以居地名望为郡,也在情理之中。
贾姓堂号录(1)武威堂:以望立堂,典出武威郡,亦称西凉堂、姑臧堂。
(2)洛阳堂:以望立堂,典出洛阳郡,亦称河南堂。
(3)长乐堂:以望立堂,典出长乐郡,亦称闽侯堂。
(4)至言堂:典自西汉贾山。贾山,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禹州市),善写文章,初为颍川侯灌婴给事,后为文帝大臣。以直谏,规劝,建言著称。贾山曾给汉文帝写过一篇《至言》,借秦朝的灭亡做比喻,谈治乱之道。《至言》对于西汉初年以及西汉中期散文的影响有首开范例之功,“雷霆万钧”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至言》,贾氏以“至言”为堂号,也示为荣耀。
(5)治安堂:典自西汉文学家贾谊。贾谊,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汉文帝时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遭毁谤,被贬为长沙太傅,后为梁怀玉太傅。曾多次上疏,批评时*,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主张重农抑商。所著*论鸿文有《过秦论》、《治安策》等。尊贾谊为先祖的贾氏族裔于是用"治安"作为堂号。
(6)绣衣堂:典自汉代贾谊的故事。贾谊,洛阳人,十八岁以通诗书墨文称于郡中,文帝召为博士,二十岁为太中大夫,他改革制度,易服色绣衣,制法度,兴礼乐,拜梁王太傅,写《治安策》,后来家人就以“绣衣”为堂号。江苏淮安涟水,谊公后裔东晋迁至江苏昆山,后至涟水,还曾用“文谊堂”,文,汉文帝,谊,谊公;富意也颇鲜明。
(7)太傅堂:典自西汉文学家贾谊,曾任长沙太傅,后人以“太傅”为堂号。安徽太湖县贾氏有用。
(8)永怡堂:典自明朝大臣文学家贾三近。山东枣庄贾三近后裔以其书房名“永怡”为堂号。
(9)三策堂:典自西汉治河功臣贾让的治河三策,后人以“三策”为堂号。江苏睢宁、湖北等地贾氏所用。
(10)世纶堂:(世伦堂)典自唐代诗人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句:“世掌丝纶美”。湖北、浙江上虞南源等地贾氏所用,其余资料不详。
(11)世美堂:典自唐代诗人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句:“世掌丝纶美”。湖北大冶、*石等地贾氏所用,其余资料不详。
(12)棠棣堂:典自唐朝时期敦颐、敦实二公的棠棣碑典故。湖北等地贾氏有用,其余资料不详。
(13)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东北地区贾氏所用之多。
(14)敦睦堂:敦睦,亲善和睦。出自《新唐书-李邕》:“敦睦九族,平章百姓。”“九族”是指以自己为中心,上推四代,下推四代,合为九代。取敦睦为堂号,就是期望贾氏后人立木善和睦之意。山东泰安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15)维则堂:江苏常州毗陵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16)孝友堂: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诗.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毛传:“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取“孝友”为堂号,就是期望贾氏后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江苏无锡锡邑尹城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17)忠节堂:其含义为知忠孝,识大节,秉礼仪。浙江海宁贾氏后人、贾谊54世孙贾哲(字,希贤),在元末朱元璋部队鄱阳湖大战中,取得赫赫战功,被授海宁镇抚,后升凤阳左卫,敕封武略将*,明太祖朱元璋御赐“忠节堂”巨幅匾额。依此浙江海宁、河南商丘贾氏族人以堂号称为忠节堂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18)继美堂:唐朝贾至,父贾曾,祖父贾言忠,三代为官,贾至为最。祖孙三人历安史之乱前、中、后,皆不与奸佞贪官为伍。贾至曾经为尚书左丞(宰相),玄宗受命诏书是其父贾曾所撰,而传位肃宗的诏书则是贾至手笔,玄宗赞叹:“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是贾氏继美堂渊源。浙江诸暨狮子山贾家坂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19)延寿堂:浙江绍兴山阴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20)源远堂:江苏宜兴萧塘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21)先贤堂:山东菏泽成武白浮图镇、安徽宿州等地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22)尚志堂:河南登封大金店镇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23)河东堂:以望立堂,东北地区贾氏所用,其余资料不详。
(24)白虎堂:来历资料不详。
(25)雅儒堂:来历资料不详。
(26)半闲堂:南宋宰相贾似道,字师宪,号悦生,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他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葛岭修建的别墅名“半闲”。宋.周密《齐东野语*贾相寿词》:“贾师宪,当国日,卧治湖山,作堂曰半闲。”悦生后裔以先祖别墅名“半闲”为堂号,其余资料不详。
(27)硖石堂:以地名所取,地名有二。(一)陕西省宝鸡市硖石镇。(二)本文所指,浙江海宁市硖石镇,古称夹谷,地处杭嘉湖平原,因境内有东西两山夹峙而得名,唐朝始,峡石更名为硖石。自古学风兴盛,民风淳厚,名人辈出,此地贾氏以此为堂号(存疑待考)。
(28)五凤堂:湖南新宁等地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29)至安堂:以此为堂号的贾氏族人,大概是取意西汉贾山的至言篇和西汉贾谊的治安策而命名。适用地域不详。
(30)韫玉堂:韫;蕴藏,包含。玉: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是:“玉,石之美者。”在古代人们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以“韫玉”为堂号,期望贾氏家族能出才智出众的人才。湖北光化均阳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31)绍洛堂:山东成武九女镇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32)笃本堂:湖北地方贾氏曾用,其余资料不详。
(33)积善堂:山东阳谷县十五里元镇贾垓村,原山东寿张县贾垓村贾氏曾用,其余资料不详。
(34)追远堂: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苏庄村贾氏曾用,其余资料不详。
(35)孝思堂:山西省万荣县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36)贤孝堂:安徽省舒城贾氏曾名贤孝堂,其余资料不详。
(37)荣兴堂:云南省昭通市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38)文和堂:湖南新宁县贾氏,其余资料不详。
(39)序穆堂:浙江海宁皇岗贾氏,与忠节堂、永思堂为一家。其余资料不详。
(40)永思堂:浙江海宁贾氏忠节堂之*湾分支堂号,本为一家。其余资料不详。
(41)种玉堂:江苏南京蓝氏(南宋末年,贾氏一支易贾为蓝的堂号),其余资料不详。
(42)六合堂:河南安阳林州一支,原于明初山西洪洞移民至河北武安又迁徙至河南林州
(43)义和堂:山西临汾安泽县杜村乡碱土院,其余详细资料不详
(44)吉庆堂:山西临汾安泽县杜村乡碱土院,其余详细资料不详
最后,古都大状贾峰律师恳请大家做一件事,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