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城市寻宝记
安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里
那些不容错过的宝物/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个寒假,跟着美尔君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寻宝吧。未出发前,我们先睹为快,看看那里究竟有哪些不容错过的宝藏。
/西汉皇后之玺/
西汉皇后玉玺
西汉皇后玉玺为正方形,2.8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重33克,以*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玺钮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形象凶猛,体态矫健,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4字。
汉代册立皇后,都要授予玺印,它是皇后合法身份的凭证。据东汉卫宏《汉官旧仪》上记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其形制、式样、印文内容及字数均与《汉官旧仪》所载相符。考古专家根据玉玺的质地和上面篆刻的文字样式,推测出其年代应当为汉初。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年在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属于盛唐时期三彩釉陶器、国家一级文物,早在年8月就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唐三彩载乐骆驼俑,通高58厘米、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唐三彩是唐代独特的一种低温釉陶工艺,因以绿、*、蓝三色为主故名三彩,制造出绮丽的艺术效果。
乐俑所用的乐器基本上都是胡乐,而舞乐者均是穿着汉人衣冠。考古学家根据这些特点,指出这组舞乐俑的形象有别于胡舞,应是盛行于开元、天宝时的“胡部新声”。三彩骆驼载乐俑所示七种乐器中的琵琶、箜篌等都由西域传来,成为西域音乐东渐的有力证明。
/西周旟(yú)鼎/
铸造年代: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中叶)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
三围: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重78.5公斤。
旟鼎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敦厚雄伟,厚重庄严,纹饰庄重神奇,华丽精美,是一件杰出的青铜器。
旟鼎的内壁上铸有4行28字铭文,讲述了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本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了旟。旟为了感激王姜的恩德,便做此鼎纪念。
旟鼎纹饰
现存的先秦文献中,有关西周历代王后事迹的记载非常有限,这应该和周礼下女性从属于男性有一定关系。
《周易》有言:“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不难理解其意就是说,“主内”的女人服从于“主外”的男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大量出土的青铜器,却表明了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其实在西周时期,女性的地位是蛮高的。就按照旟鼎铭文上的内容,收回土地和赏赐土地的决定,全部是周康王的王后王姜做出的。这个赐封的决定,和贵为天子的周康王并没有什么关系,而这恰恰说明了在当时女性地位之高。
旟鼎的结构名称
史书里一直在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却没有说过王后能替周天子拍板处理婚后共有财产。原本旟用来纪念自己获赏的青铜器,却刻下了西周后妃参与国家事务的信息,成为了一段珍贵的史料。
这在颠覆历史之余,也让后人对于西周时期女性*治地位有了新的认识。28字铭文背后所蕴含的些许女权主义色彩,应该就是这件器物最大价值所在。
/五祀卫鼎/
铸造年代:西周中期周恭王(西周第六位国王)五年(前年)
出土时间:年2月
出土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
三围: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重11.5公斤
五祀卫鼎造型简单大方,双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倾垂,鼎外底积结着厚厚的一层烟炱,口沿下饰以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窃曲纹)。
窈曲纹是由夔龙纹变形而来。它的纹饰形式比较复杂,但特征很明显:每种图案的主要看构成都是卷曲的细长条纹,这种纹饰在青铜器上往往连接成带状,装饰于器物的口沿下方或器盖边缘。从西周中期出现后,一直流行到春期中秋。
中国国宝级文物,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个字,讲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大意是说西周共王五年的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想与他的邻居邦君厉交换土地,于是他把这件事报告给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大臣。经过询问,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以及内吏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
这篇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交换和买卖,仍需通过王朝重臣。同时这篇铭文中有确切纪年,因此五祀卫鼎是判断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标准器,非常珍贵。
/多友鼎/
铸造年代:西周中期周恭王(西周第六位国王)五年(前年)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陕西省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
三围:高51.5厘米,深31厘米,重35公斤
西周多友鼎,半球形体,器腹较深,蹄足。装饰花纹简单,仅在器腹上部装饰两道弦纹。器内壁后方铸有22行铭文,共计个字,是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出土铭文最多的青铜器之一。
青铜器发展到西周中晚期,形制逐渐趋向定制,尤其在进入晚期以后,各类铜器都进入了整齐划一的时代。以青铜鼎为例,这一时期的青铜鼎主要只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克鼎类,主要特征是盆形体,腹宽大而呈扁体形,蹄足上部一般有兽面装饰,装饰纹样一般为环带纹和窃曲纹,散伯车父鼎属于此类;另一种为毛公鼎形,主要以半球形体、蹄足为特征,装饰纹样简单,一般仅以弦纹、重环纹或窃曲纹装饰,多友鼎就属于这一类。
铭文记载的是西周厉王时期与猃狁的一场战争。猃狁此次入侵危及京畿腹地,厉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击,激战半个月,先后在龚、世、杨冢等地战斗,共打了四次大仗,都取得了胜利。杀掉敌*三百余人,俘获二十多人,缴获战车一百二十七辆,夺回了被掳去的人民,将猃狁逐出了周境。武公将多友的战绩报告给了厉王,厉王给予以多友重赏,赐给多友青铜一百多钧。多友特铸此鼎以纪念该件事情。
西周多友鼎是铭文中涉及到猃狁的铜器最为重要的一件,铭文内容对研究西周晚期的历史、西周晚期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古文字研究、历史地理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扫描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