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懋筠:“吾校多士毋怠荒”(之二)
同志们:四年以前,我们的血,和平地流。Muse(谬斯)奏着Lyra(里拉),在天上遨游,你我循着那琴声,为艺术而歌颂祈求。今天啊,战神擂着战鼓,冲锋的号,震撼山丘,你我的血,快要爆裂;你我的歌喉,也变成怒吼。干吧!让我们的心,整个地共鸣;让我们的歌声,激起每个*灵;还有我们的笔,要同时描写,一致经营,为了祖国的光荣胜利,人类的永久和平!
——程懋筠《音乐教育战时续刊》创刊号《序曲——代发刊词》(泰和,年2月21日)
?
01
程懋筠先生出身官宦世家,世代书香,父亲是国文教师。说起程懋筠,就应该提起程氏家族。
据春贵网文《历史文化厚重的汪山土库》所记“汪山土库之行”,官僚豪门府第汪山土库地处南昌市新建区鄱阳湖之滨——大塘坪乡汪山岗,距南昌市区45公里。汪山土库古建筑始建于道光元年(年),同治年间建成主体,由史称“一门三督抚”的程鹬采、程焕采和程懋采兄弟所建,因其坐落于大塘汪山(在赣语地区把大型的青砖瓦房称为“土库”,本字为“土?”,音[tu-kuk],《玉篇·土部》:“?,土墼也。”)而取名“汪山土库”。
大塘汪山土库程氏家族人才辈出,特别是在清朝,仅嘉庆五年至宣统二年多年间,出了举人21名、进士7名,遍布清朝各部各省官员余名。受封为“总督”“尚书”“一品夫人”十几位,成就了当时大塘“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程氏家族辉煌。其中清中期湖广总督程裔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浙江巡抚程懋采高祖三兄弟皆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一品,谓之“一门三督抚”。
程矞采,年10月生,嘉庆十六年(年)与林则徐同榜第27名进士,曾任江苏布*使和代理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后为江苏巡抚。年任漕运总督、代理江苏巡抚、云南巡抚,年、年任云贵总督、湖广总督。终年75岁。
程焕采,程矞采胞弟,年4月生,嘉庆二十五年(年)进士,曾任湖北按察使、湖南按察使、江苏布*使、代理江苏巡抚,诰授通*大夫。终年87岁。
程楙采,程矞采堂弟,年生,嘉庆十九年(年)进士,曾任安徽布*使、安徽巡抚、兵部侍郎。因在抗英战斗中立功,年调补浙江巡抚兼管两浙盐*。后因操劳过度,病死在安徽巡抚衙内,终年55岁。死后诰授资*大夫、振威将*。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此书下一联馈赠: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人选楼。赞赏了程氏三兄弟的文笔、才华以及汪山土库的文化底蕴。
国民*要员程天放(-),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五四运动时担任上海学生会长,曾受到孙中山先生接见。O年赴美国及加拿大留学,获多伦多大学*治学博士学位,3年归国任上海复旦等校教授。7年起历任国民*江西省*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江西省*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曾任驻德全权大使,浙江大学校长,四川大学校长。年在美国病逝。代表作有《改革中国学校教育刍议》《中俄关系史(英文本)》《美国论》《讲演集》等。
汪山土库程氏族人推崇程朱理学,不断强化礼教。程氏家族祖堂有四块二米见方的大匾额,分别写着朱熹手书拓本“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告诫程氏族人对国家要忠,对长辈要孝,当官要清廉,做人要有气节。程氏家族制定了十条家规:
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
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
不事人非,教子宜家;居乡为善,和邻睦族。
恬淡俭约,度入量出;声华奢欲,非礼莫近。
廉慎以持,敬业唯勤;修齐治平,兴邦利民。
为了学习程氏家族“忠、孝、廉、节”传统家风,抢救挖掘汪山土库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从年初起,南昌市和新建县两级*府共同启动了汪山土库修复工程。程家大院现已被江西省和南昌市*府定为“中国府邸文化博物馆”“南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程懋筠与舒文辉
程家历代崇文重教,程氏子弟个个研习诗书,走的是学而优则士之路。而近代跨入音乐殿堂向艺术方面发展的,程懋筠是第一人。
6年,程懋筠先生与江西省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舒文辉(-)女士结婚,生有一子一女。年与张咏真女士(-)结合,生有二子二女。长子程应锟(9-)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喻宜萱教授,后在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长女程应钿(-)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在哈尔滨从事医务工作;次女泰尔(-)为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教授,丈夫潘一飞(-)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钢琴教授;三女宁尔(-)在西安音乐学院担任作曲教授;次子张坚(-)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任成都*区战旗歌舞团艺术指导;小儿子张强(-)毕业于清华大学。程懋筠后裔第二代6人中有4人从事专业音乐工作,第三代8人中有7人跨入了音乐殿堂。此外,堂弟程希逸为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程思三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后任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
有人认为,程家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音乐名门望族。
?
02
程懋筠(-)
作为学子,程懋筠先生幼时即好音律,喜欢音律知识,中国传统音乐如古筝、二胡等是其儿时启蒙。先后就读于江西省立高等师范学校,专攻小提琴;因在南昌见到西方乐器小提琴,17岁时即为学习小提琴随兄程懋型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东京音乐学院,从导师彩田秀子主修声乐、兼修作曲。
作为教师和教育家,程懋筠先生留日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南昌一中、二中、女中和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杭州英士大学,任浙江省立师范音乐科主任、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声乐副教授和艺术系主任,南昌中正大学音乐教授。新中国成立后留在上海从事音乐教育,曾任上海国立幼儿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声乐教授。年应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吕斯百之邀携家前往甘肃,途中病倒。
程懋筠先生在教学上认真负责、积极向上。即便是在艰苦的教学环境里,他组织的“师资训练班”在教学上也从来没马虎过,每日的课程安排如练声、视唱练耳、乐理、和声等总是严格规范地进行。因为深厚的音乐功底,有幸上过他的课学生都赞美他是“全才”。他留给学生的印象始终是一个身材不高但结实键壮的老大哥、对大家和蔼可亲嘘寒问暖的老师,喜欢无拘无束高声演唱《弄臣》选段《女人善变》的艺术家。
作为教育活动家,程懋筠先生年应聘回南昌主持创办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简称“音教会”),任主任委员。所创办的《音乐教育》月刊影响全国。又创办了中国第一支管弦乐队,设立音乐传习班、合唱队,抗日战争中扩充为抗敌歌咏团,为江西培养了一批音乐师资和艺术人才。年新四*战地服务团发起组织南昌抗日歌咏协会,他主持的音教会成为中坚力量,创作了近百首歌曲和歌词,并编印《音教抗战曲集》发向各地鼓舞抗日斗争。他十分爱惜人才,负责的管弦乐队汇聚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大提琴家张贞黻、小提琴家盛雪等。年日*攻陷南昌后,率领抗敌歌咏团辗转深山小县宣传抗日,出版音乐刊物。
随着抗战条件越发艰苦,音教会拥有的交响乐队和合唱队、话剧队、改良平剧队最终全部解散。此时的程懋筠先生因为音教会的日渐衰颓和自身陷入情感危机而寝食难安,陷入颓废潦倒境地。但他的叔父、时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程世煃的“瞎子提胡琴上街叫卖,其中都有宣传抗战的有心人!”这句话,极大地震动了他,他逐渐抛开消极颓废而积极地组织“音乐师资训练班”的教学和实践工作,把音乐教育和抗战宣传紧密结合在一起,重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战时音乐教育事业中。全面抗战时,为配合抗日宣传,省音教会话剧团先后演出了《烙痕》《电线杆子》《血洒晴空》等剧目,其管弦乐队也改为抗战歌曲演奏队,他亲自为演奏队创作了《好铁要打钉》《国家至上》《斥骂汉奸》等抗战歌曲。
作为编辑和出版家,程懋筠先生与著名音乐家缪天瑞等人积极主持创办了《音乐教育》月刊,为我国我省培养了大批音乐专业的师资力量和音乐艺术家。程懋筠任“代表人”,肖而化、缪天瑞任主编的《音乐教育》所团结联系的撰稿人几乎都是近现代中国音乐史上卓有成绩的著名音乐家和部分诗词作家及译者,如贺绿汀、刘雪庵、萧友梅、王光祈、陈歌辛等,钱学森也为该刊撰写过“美国通讯”之类的文章。他领导主办的《音乐教育》在抗战时期乃至音乐史上都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该刊栏目很多,内容丰富广泛,如创作、评论、记述、理论、评介、感想、随笔、通讯、乐闻、报告、乐曲诠释、器乐技艺、中外音乐史等;该刊在抗日战争中所持之进步立场,发表了不少抗日救亡作品,报道了各地救亡歌咏活动,并且出版了“救亡歌曲特辑”“苏联音乐专号”等。尤其是南昌沦陷后,同仁多已星散,而他仍独力支撑出版,在吉安、泰和、遂川这段时期还编印了两期“创作抗战歌曲”,内中收集了贺绿汀、江定仙、冼星海、聂耳、刘雪庵、陈歌辛、张曙、麦新、孙慎等进步音乐家的作品,举办抗战救国歌咏会,自己多次登台演唱,很受当地民众的欢迎。
作为作曲家,程懋筠先生善于创作民谣、民歌风、生动、短小而口语化的歌曲。他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先后创作了各种类型、各种体裁的歌曲多首,大多数刊载于《音乐抗战曲集》和《音乐教育》月刊,也有一些零星发表在当时的音乐刊物和杂志上。现在江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藏有一珍贵史料即油印出版的《音乐教育战时续刊》,载有他手笔的代发刊词“序曲”——强烈的爱国意识和黑暗现实的教训使他宣布要“用艺术的力量”来表现民族的精神,宣传抗战的胜利,并从一个不耻于运用民间劳动歌曲素材、不耻于以简谱这种更贴近人民群众的形式创作的作曲家转变为创作民谣、民歌作品生动、短小而口语化、为群众喜爱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国立中央大学校歌》《中华民国国歌》《新中国颂》(以然云笔名创作)等,著有《抗战歌曲》《低级文化与民族歌谣》等。
研究者一般将程懋筠先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分为以下四大类:
其一,抗战歌曲:《救国是我们大家的事》《好铁要打钉》《全靠俺自己》《再牺牲再向前》《救国义勇**歌》《救国歌》《复兴歌》《抗日*歌》《打游击去》《锄奸谣》《打铁歌》等。这类歌曲是他创作的重要部分,艺术性较高,影响也最大。它们多为有感而发且多系自写歌词,表现出了自身的艺术水平和心灵自白。
其二,*治歌曲:《新生活运动歌》《国民精神总动员》《少年团团歌》《中华民国国歌》(《中华民国国歌》)等。
其三,校歌:《中央大学校歌》《中正大学校歌》《正气中学校歌》《英士大学校歌》《国立幼师校歌》等。
其四,艺术歌曲:《怀旧》《归来曲》《春宵别》《归航》等。
研究者认为,这些歌曲将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融为一体,形象鲜明生动,旋律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激荡,易于传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音乐家"心系民族安危,时刻不忘祖国"的爱国情怀。
03
程懋筠先生,现代音乐教育家、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他用三天写出中华民国国歌,影响深远却默默无闻。
据相关研究者考证,尽管程懋筠先生在中国音乐文化史上特别是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音乐文化宣传上业绩卓著。但21世纪以来台湾音乐馆《资深音乐家丛书》(四辑36册)装帧精美的音乐家传记却把他排除在外,就连《革命文献》和《近代中国史资料汇编》(正编、续编和三编)也是如此。大陆所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词典》《中国近现代史名人大辞典》《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华民国史辞典》《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民国学案》《中华民国史》《20世纪学案》等资料也都无法查到他的其人、其学、其事。只能根据"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编辑的《程懋筠的音乐人生》,冯云撰稿、*旭东校订的《程懋筠生平简历》《程懋筠的音乐人生》,吴婧婷的《追忆五哥程懋筠——声乐教育家程希逸教授亲述笔录》,缪天瑞《纪念程懋筠先生》,刘再生的《纪念一位"边缘"音乐家--程懋筠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等资料和论著来认知了。因而研究者们几乎一致慨叹道:这位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史上曾经的风云人物是真的被中国大陆和台湾学术文化界"边缘化"了——他的纯粹和浪漫让他成为一个被中国近代历史“遗忘”的人。这种几乎彻底的“被遗忘”,也许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也许是他的“艺术至上”的音乐观,也许是他“君子不*”的卓尔不群个性......最终,铸就了他个人文化命运的悲哀——他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但历史却遗忘了他。
?
然而,迟到的音乐文化盛宴终究还是来临。
年程懋筠先生冥辰50周年,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遵循"尊重历史人为本,面向现实唯求真"的学术理念,策划、发起并联合西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以及程懋筠故乡的江西省新建县人民*府等单位,于6月16、17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纪念程懋筠的大型专题学术会议。中国音乐史学专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和音乐教育系师生以及程懋筠的亲属、学生、家乡代表等近三百人莅会。百岁老人、著名音乐理论家缪天瑞老先生也现身会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系声乐教授吕丽莉、程懋筠先生的学生、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李中和教授等也应邀与会,形成了海峡两岸同堂纪念的感人场景。现场播放了题为《历史不会忘记——还音乐家程懋筠一生的真面目》DVD光盘,举办了《程懋筠的音乐人生》首发式(上卷为后人对程懋筠先生的缅怀与研究文章,下卷为程懋筠的音乐文论和音乐创作,是目前为止有关研究程懋筠的一本最完整的音乐资料集)。
开幕式上,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照作主旨发言,认为:"在*治上,程懋筠先生正像众多的老一辈音乐家一样,是随着历史的潮流,顺应社会的变革,紧跟时代的步伐,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自觉地从旧中国跨入新中国的一位爱国民主进步人士。""作为音乐家的程懋筠先生,就他所学的专业和日后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说,我们称其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声乐家、指挥家是符合实际的。而从他是《音乐教育》月刊的代表人,并亲自编过若干期,后又主编《音教抗战曲集》《音乐教育战时续刊》《音乐与戏剧》等来看,先生还是位音乐编辑。可以说,程懋筠先生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为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做出多方面贡献的音乐家之一。"
在关于程懋筠的音乐思想、音乐创作、音乐教育和音乐社会活动的学术研讨会上,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刘再生教授以《纪念一位边缘音乐家——程懋筠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从边缘音乐家的概念和界定、程懋筠先生的历史贡献、纪念程懋筠先生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纪念这样程懋筠一位"边缘"音乐家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翔实考辨和重点论述了程懋筠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在江西主持创办"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时非凡的音乐文化业绩,不仅对程懋筠及其主持的"音教会"在推动国民音乐教育和宣传爱国抗日救亡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实事求是的高度评价,而且从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史的角度给予程懋筠以中国现代社会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开拓者的历史定位,立体化地还原了一个历史的程懋筠。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第一个为程懋筠写文章的音乐学者、西安音乐学院罗艺峰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当时撰写程懋筠研究文章的原由和背景。音乐学者欧阳美伦在发言时说她很想知道"在音乐道路上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程懋筠这样的音乐前辈。时任陕西省文联主席、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认为,在程懋筠逝世50年后举办此纪念活动,是一件幸事,也是一件喜事。此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向延生研究员、李岩副研究员,著名作曲家钟立民,中央音乐学院院汪毓和教授等也分别在研讨会上发言。最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戴嘉枋教授以"尊重历史的真实"为题做了总结性发言:音乐的历史是音乐家创造的,所有为音乐历史作出贡献的音乐家都值得我们研究,我们必须要尊重历史的真实。
这次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中国最高音乐殿堂共同纪念程懋筠,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史研究领域是一场"迟到的盛宴"。研究者认为,程懋筠享受到了他本该享受到的人间哀荣,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填补了一大学术空白。
为了弘扬程懋筠的音乐艺术与思想,中央音乐学院还举行了"程懋筠作品音乐会",演唱了其作品20余首。有抗战爱国救亡题材的《全民抗战歌》《救国是我们大家的事》《九一八》《国民精神总动员》《再牺牲!再前进!》《打游击去》(以上为合唱曲),《出征歌》《全靠俺自己》(以上为男中音独唱),《锄奸谣》(女高音独唱)、《抗敌*歌》(女中音独唱)、《劳动歌》《欢送勇士们》(以上为男女声二重唱)等,也有抒情、唯美的《春宵别》(次女高音独唱)、《归来曲》(男高音独唱)、《怀旧》(女高音独唱,吕丽莉演唱,潘淳钢琴伴奏),更有歌颂新中国的《新中国颂》。
研讨会上,研究者一直认为:如果说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奠基人,那么程懋筠就是中国近现代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开拓者。程懋筠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史上的主要贡献是:
第一,创设"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年3月)并任主任委员,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该会宗旨是"振奋民族精神,涵养爱国思想。""音教会"在南昌建成了湖滨音乐堂,成为当时南昌市的音乐戏剧中心,开办了训练班(钢琴班、提琴班、口琴班、胡琴班、唱歌班等),创建了管弦乐队和合唱团(分专业和业余两组)、话剧团、平剧(京剧)团等组织,起到了培养艺术人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宣传抗日救亡的作用。创办了"抗敌歌咏话剧团",经常演唱*自《旗正飘飘》《抗敌歌》、聂耳《义勇*进行曲》、麦新《大刀进行曲》、冼星海《救国*歌》、孟波《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程懋筠《精神总动员歌》《再牺牲!再前进!》《全靠俺自己》等抗日救亡作品,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扬子江暴风雨》等剧目;经常举行音乐会,或慰劳伤兵战士,或为抗日前线募捐,或进行巡回演出。
第二,创办《音乐教育》月刊(年4月)。该刊由音教会出版发行,迄年12月停刊,正式出版5卷、57期。在程懋筠主持下,著名音乐家肖友梅、王光祈、青主、赵元任、江定仙、刘雪庵、贺绿汀、陆华柏、吕骥、王云阶、陈歌辛、李焕之等以及一部分诗词作家及译者都曾是该刊的作者,钱学森也为该刊撰写过"美国通讯"之类文章。出版了《小学音乐教育专号》《中国音乐问题专号》《乐曲创作专号》等许多专辑。"华北事变"后,该刊更加突出了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出版了《全国音乐界总动员特大号》《救亡歌曲特辑》《苏联音乐专号》等,终刊号为《音乐教育情况专号》。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史上,相对于当时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编的《音乐杂志》、国乐改进社编的《音乐杂志》、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乐艺社编的《乐艺》、音乐艺文社编的《音乐杂志》、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发行的《音乐月刊》、新音乐社编的《新音乐》等而言,程懋筠主办的《音乐教育》是音乐期刊中连续出版时间最长、册数最多、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质量很高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刊物。另外,程懋筠还主编了《音教抗战曲集》《音乐教育战时续刊》《音乐与戏剧》(双月刊)等。年在泰和出版了油印本《音乐教育战时续刊》创刊号。
第三,创作大量的校歌、抒情歌曲和救亡抗战歌曲三类艺术作品。程懋筠谱写的校歌有《中央大学校歌》《中正大学校歌》《正气中学校歌》《英士大学校歌》《国立幼师校歌》等;谱写的抒情歌曲有《怀旧》《归来曲》《春宵别》《归航》等;谱写的抗战救亡歌曲有《救国义勇**歌》《救国歌》《复兴歌》《抗日*歌》《全靠俺自己》《打游击去》《再牺牲!再前进!》《锄奸谣》《打铁歌》等。
第四,为孙中山的"*埔训词"谱曲,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8年,易大安根据孙中山4年6月16日在*埔*校第一期学生开学时的训词内容编写成歌词,程懋筠的谱曲在余件应征作品中以第一名入选,9年1月10日由国民*中常委第次会议核定为"*歌";年3月20日训令全国,规定为"代国歌";年6月3日国民*中常委决定,"即以现行*歌,作为国歌";年被国民*府正式公布为《中华民国国歌》。
?
附录:
(一)生平事迹
1.程懋筠.名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