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张兴国戏乡漫谈周至秦腔发展纪略
TUhjnbcbe - 2021/7/10 3:59:00

点上方↑"家在盩山厔水间"免费订阅本刊

周至,自古就是有名的“戏窝子”。早在明武宗正德三年,由周至举人张附翱、王兰卿组成“家庭班”开始对群众公开演出。在后来的变迁中,又更名为“华庆班”,后为“张家班”。王兰卿表演出色成为明代最著名的坤伶。明代万历年间周至境内又有了“郭家班”;同治年间由李炳南成立了“鸿盛班”;民国时期王唐村刘喜组建“刘喜班”;终南豆村王二组建“王二班”;富饶李春生、范倚云又组建“宜春班”;周至西仁义巷高杰三、县城西巷子刘志宜组办“醒社”“俊兴社”。当时由我的师父李青彦任教并培养了焦晓春、*祥礼等一大批精英。在文化风格、文化现象中相互竞争,先后青化的李少棠组建了著名的“太白社”,何文鼎组建了“猛进剧院”,这些剧团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都形成自己的风格。周至人习惯的称“郭英家的戏”“王二家的戏”“刘喜家的戏”等等。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艺人,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热爱戏曲、甘愿为之奉献的忠实观众。

周至人爱看戏,爱评戏,爱唱戏,兴趣之大,人数之多,普及到家家户户。走进周至,你会看到每逢过年过节过会之时老百姓热情高涨,张罗着树立会长,到处跑着写戏(订戏)。好象不唱戏心里头就象缺点什么。红白喜事庙会更是如此。听!至今民间还长期流传着评论演员的顺口溜:“快走!快走!黑娃的杀狗。”“看了范倚云的戏全家合睦不生气。”“硬吃水水娃的鼻甲子,不吃地里梨瓜子。”“季娃子,野骡子,吼声如雷把人能吓死……”等。这些顺口溜是老百姓对演员发自内心的赞美。周至人对秦腔的热爱可见一斑。贾平凹散文《秦腔》一书写到“历史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大漠旷野,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秦腔,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还能有别的吗?”“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在犁沟里大喊大叫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是一尽儿涤荡净了。由此可见,周至人爱秦腔,爱看戏,爱唱戏是一种精神寄托,秦腔是他们心中的歌。

十年浩劫,《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革命样板戏兴起,古老的秦腔惨遭囚禁,老百姓虽看不到秦腔古装戏,但是秦腔原始韵味的根却深深地扎在他们的心里。他们想着秦腔,怀念着秦腔,无论是茶余饭后,地里劳动总是哼着。不唱上几段乱弹就觉的不解馋,不过瘾。正如贾平凹在《秦腔》里所说“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听了秦腔肉酒不香”。

解放后,周至人最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一个秦腔剧团。在群众的呼吁下,周至县人民*府多方筹思,招集民间艺人并进行考核,于年筹建起“周至新兴剧团”。

当时的周至新兴剧团以社会知名的演员为台柱子,当时演员阵容强大,演出成功一炮打响。这些四樑四柱的演员有曾被称为西北五省的须生泰斗的乔德福、有男旦张洁民(团长)、坤伶代秀芳、著名小生常志让、花脸贾福善、著名男旦朱正华、武旦郭美华等,著名导演谢光民和我的师父李青彦、束新秦、任新宇任教练,后来又招收了一大批学生:于冬梅、廉仲武,田法*、刘玉娥、田孝文、史聪淑、李桂珍、巨玉龙、张兴国、张兴虎、高兴龙等。又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调来原西安“小钟社”四小名旦之吕宁新任教,由副县长李少棠、周至县工会主席陈万哲为名誉团长,张宏建为行*团长,张洁民为业务团长,谢光民为导演,为年至年招来的这批学生排出了《盗虎符》《软玉屏》(前后本)、《双锦衣》(前后本)、《三滴血》《琴剑飞声》《玉堂春》《盗宗卷》等剧目。从而锻炼了学生,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如:于冬梅、刘玉娥、田孝文等优秀演员,在陕西省汇演的《详状》《杀狗》获陕西省一等奖。周眉合县后两团合一在西安人民大厦汇演的《三滴血》也获得了大奖。当时由李少棠任总团的团长。汇演结束后,眉县剧团称为一团,周至剧团称为二团。一、二团的巡回演出产生了“爱心效应”“轰动效应”“带动效应”。于是,五里一村、十里一镇,各地业余剧团纷纷兴起。哑柏公社东街、西街,竹峪公社的兰梅塬,翠峰公社的史务村,广济公社的双庙村,城关文工团,终南文工团,禅定村、楼观公社、集贤公社、高庙村等地业余剧团先后成立,业余戏校兴盛周至各个乡镇。就连当时的纸厂,变压器厂也成立了文艺演出队,还培养了有名的丑角演员乔康凯。周至人好兴,村里过会爱唱对台戏,戏唱到中间由各村的会长,在台子底下数看戏的观众和观察看戏的观众对对台红的评价,才决定谁家的戏胜,谁家的戏输。观众在看戏中用两家剧团的演员阵容和四樑四柱、表演、唱腔、技巧来评论。如某某演的周仁,能气死某个省内名角等等。凡是各地剧团来周至演出之前都要对本团的演出阵容进行调整,利用自己的风格、优势,才决定在周至进行演出,因为这里是戏乡,唱戏的多,懂戏的多,剧团多,戏校多,砸戏的更多。五六十年代有一演员演《法门寺》刘彪时,把“情鞋”说成了“球鞋”,从此不管这个演员演啥角色一出场观众就拍倒号:“球鞋出来了,快进去。”那个演员不进去于是观众就用砖块砸这个演员,这个演员在这个团呆不住就离开了。但是这个“球鞋”在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演《赤桑镇》王朝喊:“禀相爷,原郡家乡大诸母到。”,他说成了“大母猪到”一下子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倒号。无论是演员,还是舞台工作人员,那个部门不认真都会出丑,如:某团在周至演《智取威虎山》时,杨子荣举枪打灯时,由于电线头没有接好,不但灯没灭还引起火灾,台下的观众急忙上台帮助救火,救火完后,风趣的观众说:“咱今天看的不是《智取威虎山》,是《火烧威虎厅》。”打虎上山一场,杨子荣打虎时扭了一个旋子,把帽子扭掉了,观众立即起了倒号,几个观众说:“这那里儿是打虎上山,是打虎冲冠。”此类舞台事故都在周至出现。事实说明周至的戏确难演,来周至演出决不能马虎。周至的文艺人才分布很广,在西北五省都有周至籍的演员。发展到如此火爆程度,成了周至人的骄傲。好兴的周至人仿佛心中还少了点什么,他们渴望再“纳窝子”,再培养一批活跃周至文化事业的接班人。

于是由*府出面,文教局牵头,于年按照教育厅指示开办了第一所“周至少年文艺班”,地址选在原工人俱乐部。这批学生文化水准、音乐素质较高、表演技巧、翻打扑滚、基本功过硬。当时由县文教局从剧团调来张兴周、李淑芳、孙福海、刘富仓,又从东街小学调来语文老师田瑞兰任教。由于当时还属于“极左”阶段,不准教练传统的技巧,为了使这批学生真正学到“玩艺”,教练们将传统套路改编成“组合”,让学生练,即是上边来查也看不出是传统套路。通过严格的基本功、音乐课、文化课的学习,这批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先后排练了《小八路》《杜鹃山》《枫树湾》《拉车》《渡口》等。《小八路》在咸阳等各地的演出轰动了咸阳地区各县,先后有高陵剧团、甘肃省兰州市秦剧团派员来“少年文艺班”学习。陈家村小学、户县北关小学先后请张兴周为他们排《小八路》。这批学员毕业后都在各地文艺单位成为剧团的台柱子。学员任伟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成为上海著名影视演员;张乃健被西安音乐学院录取,毕业后成为教授,现在美国任教;虎新成、贾联盟、杨国强、刘福云分布在西北五省各个文艺团体,有的成为领导,有的成为有名的作曲和优秀演员。周至少年文艺班的成立为周至剧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地址设在富仁(县林场对面)。在这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常年果溢飘香的宝地研习技艺。周至剧校第一期学员,学艺七年,先后排演了《周仁回府》《双锦衣》(前后本)、《海瑞训虎》《柴桑关》等本戏和折子戏。咸阳中青年汇演时由郑金莲演出的《悔路》荣获中青年汇演一等奖,由韩大悌、孙卫华分别演出的《柴桑关》《杀庙》荣获二等奖。同年,郑金莲在省人民剧院参加陕西汇演,演出的《悔路》受到了全国*协主席、省委书记马文瑞的亲切接见。《周仁回府》在西安易俗剧场演出场场火爆,买票看戏的人排成长队,剧场外每天都写上“座位已满”。西安各文艺界和省剧协专门在省文化局招待所召开记者会,表彰并进行了艺术交流。咸阳地区文化局专门组织北五县和户县在周至剧校进行艺术交流。为什么周至有这么多的艺术人才?回答是:希望在校园。这里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殿堂,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

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大都输送到到周至剧团。何红星、李旭阳、陈小健分别成为秦腔艺术团的总导演,省艺校分校领导和《中央戏曲》总编。周至剧团只所以兴盛西北五省、荣获文化部奖,主要是周至剧校这批优秀学员进团后带去了剧校的好台风、好才艺,使之成为西安地区最强硬的剧团。他们受过严格专业训练,有文化、有知识、有表演能力和组织能力。周至剧校的学生,大家有目共睹,凡是在周至剧校毕业的,在各文艺团体艺术上是主要骨干,在管理上是主要领导。通过舞台实践演出和各类文艺汇演的竞争,周至人认识到戏曲的质变式的创新,手法新元素的引进对秦腔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还得从剧校入手。年由教育局组织剧校教师赴县各乡镇“海选”招生,并邀请西安易俗社专家宋尚华、杨令俗把关选定。这批学生入校后,为提高教育质量采用了“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并请来了西安易俗社、西安音乐学院的专家老师,和省戏曲研究院、和原富连城科班京剧教练王元奎、庄红、张宁中等前来任教。省剧协、省文化厅曾多次陪同外宾观看演出。瑞士洛桑儿童艺术剧院的院长鲁多瓦隆先生,看了《雁荡山》的精彩表演后,激动地说:“在这里看到了和西方不同的艺术教育风格非常高兴。”这批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分到了剧团,另一部分上了省市戏校。侯红琴、陈超武在秦腔剧院所属的易俗社分别获的“梅花奖”和“一级演员”,并担任社长等职务。尚爱*、周昌岐在省研究院成为本院的骨干。周至艺校已培养出千余名秦腔新秀,被称为“西府秦腔摇篮”。要提高要深造,这里是殿堂,是艺术摇篮,是探索和创新、创造的轨道,希望在艺校。面对千变万化的观众,秦腔生存方式也要改变,本人任教三十余年,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秦腔的继承、发展和探索也应有所提高。

面对服务演出,应成为:

(一)演出小型化,表演多元化,剧本风格对应化,伴奏电脑化,舞台激光化。变单一化为多样化(指题材要有中国精神),风格样式传统、传承流派多样化。从传统趋向方面,正宗秦腔应强化写意型,从美学方面应侧重于精湛的武打技艺,高超的表演和“绝招”,荡人心魄的故事情趣,活现的人物形象,诗歌般的唱词,优美动听的音乐,以虚传情,以情夺人,以艺取重。

(二)反朴趋向。将来仿古演出,有关历史故事和短剧……即采用秦腔的独特唱调伴更古式的艺术仿古演出。

(三)朴今趋向。以古剧模拟为角本,不用传统。不用传统剧表演程式,而采用秦腔唱调并以时装式的演出。

(四)立新趋向。新舞结合,创立富有新曲新舞性的秦腔戏曲。

(五)融合趋向。秦腔融合吸收杂技、魔术、相声道白对话风趣,活泼变异趋向。

总之,戏曲是中国人创造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不断提高,雅俗共赏也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真里要有美,美里要有真。不是生活照搬,而是生活再现。不以虚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向着象外之象的美学特征方向去发展。

若喜欢,请分享;觉得好看,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兴国戏乡漫谈周至秦腔发展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