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陕西省ldquo十四五rdquo
TUhjnbcbe - 2021/5/23 21:48:00
贵州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年3月3日,陕西省*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明确《纲要》编制科学确定年“两个翻一番”远景目标和“十四五”七大类29项发展指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11项重点任务,谋划了多个重大项目、项重大工程、38个重大平台、56项重大*策和34项改革开放举措,设置了35个专栏,共同形成规划实施的坚实支撑。

《纲要》全文共13篇,总计六十九章,共计字。由总结十三五、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年远景目标以及专项规划和市区规划。明确*府工作重点、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完善全省经济治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木娄君将《纲要》内重点内容以及提及西安部分摘录出来,供大家参考: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总量迈上新的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较年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升。

——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创新型省份全面建成,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成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效益良好、充满活力、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成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处在全国第一方阵,对外贸易依存度在全国位次与生产总值排名基本相当,开放不足短板得到破解。

——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陕西、法治*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陕西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与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陕西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优势更加彰显。

——建成教育强省、体育强省和健康陕西,三秦百姓生活更加美好,城乡居民收入较年翻一番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陕西目标基本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碳排放总量在年前达到峰值后稳中有降,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十四五”发展目标:

——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左右;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以制造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成为强劲动能,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显著提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5万元左右;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差异系数缩小到0.4左右。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形成,营商环境便利度居全国第一方阵,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建成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延安精神进一步弘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的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幅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秦岭、*河流域等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森林城市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90%。

——高品质生活迈向更高水平。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2.8以内,“一老一小”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高效能治理实现新提升。法治陕西、平安陕西建设卓有成效,*府行*效能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务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体制机制日益健全,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西安部分:

--第六章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努力在生命科学、空间技术、新型光源、未来能源等领域,突破形成一批“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建设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年全省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提高0.1个百分点;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支出比重达到8%。

--第七章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深化与央企协同创新发展。...探索“依托一个央企、建立一个基地、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支持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西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西安经开区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西咸新区西北安全应急产业园...等做大做强。

增强高新区(经开区)创新动能。...支持具备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优化布局建设一批特色型和综合型省级高新区。...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和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第九章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统筹全省创新资源布局,建设以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以西安、宝鸡、汉中等创新型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科技创新城(园区)为主要载体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巩固提升创新型省份建设。

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聚集区。...加快建设西安科学城、西部科技创新港和杨凌农科城、榆林科创新城、宝鸡科技新城等,形成全省科技创新主要聚集板块。...

推动三大区域创新互动合作。...推动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等具备条件的园区“走出去”,发展“飞地园区”,实现创新资源与要素资源、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和高效配置。

--第十四章构建服务业发展新体系

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依托华为、中兴、中软国际、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发展基础支撑软件、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信息服务业,支持西安市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到年从业人数突破50万人,出口突破30亿美元,产业规模亿元。

--第十七章优化产业平台和空间布局

打造九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组团。...

西安高新区组团,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

西安经开区组团,重点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能源装备等产业。

西安航空基地和富阎组团,重点发展航空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西安航天基地组团,重点发展航天装备制造、卫星及应用等产业。...

构建“一核多极”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一核”,即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高端服务核心区,重点发展科技服务、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医疗服务、会议会展等产业。...

--第十九章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完善城乡融合消费网络。推进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推进步行街试点示范,培育一批国家级示范商圈和老字号特色街区。发展夜间经济,建设一批夜间经济消费聚集区。推进“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推行“8+N”一站式集聚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加快城乡流通网络建设,构建多层次流通体系。大力培育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加强老字号挖掘保护,培育一批优质老字号企业。以大型市场、专业市场为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交易平台。

--第二十章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优化公路网。...加快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2条高速公路环线,启动西安大环高速公路方案研究工作,有力支撑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完善西安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布局,推进“多轨有效衔接”“多网有机融合”,提升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序推动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项目建设,适度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向中心城区外围延伸,支持有需求的市(区)优先推动地面公共交通发展,提升地面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到年,西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公里。

--第二十四章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抓好“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建设,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

木娄君相关延伸:“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指:1.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2.打造对外交往中心。3.形成丝绸之路科创中心。4.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高地。5.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6.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优化“一市一策”体系。...支持咸阳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承接西安部分产业转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西安都市圈核心区。...支持渭南全方位深化与西安市融合发展,加强产业配套协作,推动工业倍增,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支持汉中深化与广元、达州、巴中等城市协同发展,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格局,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城市。...支持商洛融入西安都市圈发展格局,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循环新材料,做强大秦岭旅游目的地,打造气候康养示范城市。

--第三十章推动城市群(带)建设

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支持西安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形成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

第三十一章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

以西咸一体化发展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以构建网络化、开放型、一体化发展格局为路径,以促进西安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建设现代化西安都市圈。

构建“一核一轴、两翼三区、多组团”发展格局。一核,即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和西咸新区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一轴,即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形成的东西向发展轴;两翼,即南部秦岭生态文化提升区和北部渭北产业转移承载区;三区,即铜川主城区、渭南主城区、杨凌示范区;多组团,即以高陵、临潼、三原为主体的渭北先进制造业组团,以富平、阎良为主体的航空产业组团,以临潼、蓝田为主体的旅游休闲组团,以武功、周至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示范组团,以乾县、礼泉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组团。

深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加强西安市、咸阳市和西咸新区发展战略统筹,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合作互助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制度设计,着力在空间规划对接、产业布局协同、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开放便捷、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动市*、能源、信息等对接联网。按照板块相近、布局合理、功能明晰原则,优化西咸新区五大新城与西安七大开发区、咸阳高新区产业发展格局,合理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协作配套、联系紧密、特点鲜明的产业集群。发挥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综合功能,完善西安代管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激发新区发展活力。

--第四十三章构筑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做强陆港和空港两个核心支点。强化省市共建、*策聚焦,加强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建设,赋予其更大发展改革自主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适度扩容,完善功能布局,增强港口货物吞吐能力,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优化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机制和空间布局,推动空港新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民航西北管理局协同共建,发挥第五航权开放功能作用,提升西安国际航空物流枢纽能级,打造全球性国际邮*快递枢纽。支持西安与咸阳共建临空经济带。推动陆港空港平台对接、资源共享,提升运输能力和物流发展质量效率。

住房与房地产部分:

--第二十九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坚持尊重意愿、存量优先、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户籍制度及配套改革。进一步放宽落户*策,全面取消全省(除西安市外)落户限制,实行“实际工作+实际居住”即可落户的户口迁移*策,逐步实现省内(除西安市外)户口通迁。加快推动已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率先在城市落户,探索建立以经常居住地登记的户口制度。完善现代人口管理制度,提高户籍迁移便利度。

--第三十二章提高城市安全宜居水平

增强城市发展包容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制,稳妥实施“一城一策”,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结合棚户区改造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努力实现住有所居、职住平衡。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科学布局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内均衡配置,实现就近入学入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社会活动场所、老年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省ldquo十四五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