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西安的ldquo新汉风rdquo
TUhjnbcbe - 2021/4/1 17:25:00
只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前段时间一个广西的朋友来西安玩,他说很想看看西安的古迹,尤其是汉长安城遗址。我说那里特别大,里面很多村子都比较破败,去了会失望,他执意一定要去看下,我说实在想去的话可以去看看未央宫遗址公园,虽然比较荒凉,但是值得前往,就带他去了。在去的途中,路过大兴东路,他就被两侧小区的仿古屋顶所吸引,立刻就对此产生了好奇和很深的印象。

后来我详细查了资料,这种建筑风格称之为“新汉风”建筑。

▲西安大兴东路沿线的房子图源陕光灯终南行者摄

城市特色,“千城一面”的问题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目前依旧是一个热点话题。

在西安除了文物古迹以及其他地标性建筑之外,几乎一个区域的形象就是一个个小区和商业建筑的模样,站在十字路口你分不清这是哪座城市?而大兴东路沿线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辨识度,让人一抬头便深印深刻,众多高层住宅坡面仿古屋顶使得它与西安其他区域不同。

▲西安大兴东路沿线街道随拍图源陕光灯终南行者摄

从年正式开始,这里的新汉风建筑开始大规模开工建设,按照规定,区域内所有建筑都将统一为“新汉风”建筑风格。如今整整十年过去,新汉风建筑群已基本形成,目光所及之处,不管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建筑,仿古屋顶都已成为了最显著的标识。

与众不同是不是一定就好?这种高层住宅屋顶加盖仿古屋檐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质疑,认为是不伦不类,甚至还出现过一些安全事件:

比如冬天仿古屋檐易结成的冰溜子,掉下砸伤过人的事。后期相关部门对建筑设计要求进行了统一规范,明确新汉风仿古建筑一定要有排水设计(包含排水沟的宽度、深度及边缘挡板高度),才避免了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

大兴东路沿线,是西安存在感较弱的一个区域,人们更习惯把这里俗称为“大白杨”和“小白杨”。

历史上,这里位于汉长安城复盎门以南,唐长安城西北侧,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大汉、盛唐时期皇室的重要休闲、娱乐、文教场所。现在这里主要以成片旧城改造、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为主。

▲汉遗址在区域内的分布图

坦白来讲,这里没有高新、经开、曲江、浐灞等新区拥有广阔的地理空间和优势产业,一眼望过去全是高密度的住宅区。而新汉风建筑传承着“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域建筑现代化”的理念,是一次建筑形制上的继承和创新。

▲大兴东路沿线新汉风建筑随拍图源陕光灯终南行者摄

两千年前的汉代,实现了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其*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这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时代,孕育了许多艺术珍品。宏伟壮丽的宫殿,超越时空的壁画,古拙雄浑的石刻,雄伟劲健的汉隶,还有巨丽宏衍的汉赋,这一切都彰显了汉帝国的声威,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汉王朝“以大为美”的审美风尚。

▲西安阿房宫图源网络

汉代建筑的审美,是凝重与飞动统一,气势阔大,每一处都在力图表现出原始古拙而强盛的生命力。中轴线的布局手法、阙的使用、多样性和飞动之美则是而汉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新汉风建筑,是延续汉代建筑特色与意向的新表达,通过萃取提炼出汉代文化与建筑的特征元素和语汇,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加以传承和应用,将汉代建筑的文脉、神韵、符号、材料、肌理用新的建筑语言,整合到现代建筑中,形成能够体现出延续历史文脉与表现地域特色的都市形象与建筑形象。

▲斗拱和门窗栏杆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在建筑结构上,新汉风建筑有着底层裙房、建筑主体、坡屋顶三段式组成显著特点,通过对建筑体量收分的规划,营造出不同于常规现代建筑的轮廓和城市天际线,其色彩以赭石、浅灰、土*为主基调,这也符合西安市整体的建筑颜色,用阙做功能性或装饰性建筑或构筑物,通过现代建筑材料传达汉代文化所带来的空间感受。整体上有着庄重、粗狂、恢宏、大气的显著特色。

▲三段式立面

除西安之外,年前后,也有相关学者发表了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淮南市“新汉风”建筑体系的建构的论文,提出在安徽省淮南地区创建具有汉文化特征的城市和建筑特色,但从具体实践方面来看,不及西安推动力度大。

▲年淮南寿州窑项目规划方案博物馆效果图

年6月,西安市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西安市建筑物命名管理办法》,指出不得使用怪诞、虚夸、含义不明的词语命名,杜绝不规范地名,避免使用生僻字、多音字,提倡使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及与我市历史文化风貌协调一致的名称。在我看来,除了建筑物命名之外,其实建筑风格更为直观、更为重要。

西安,前后有西大街和大唐不夜城的仿唐建筑群,就单从建筑风格和特色而言,西大街是值得肯定的(商业衰败暂且不谈);而“新唐风”建筑更是为曲江带来了基于区域历史文化的城市区域特色,使得曲江成为著名的示范区。

▲西安曲江新区的“新唐风”建筑

放眼全国,南方的徽派建筑应用于现代高层建筑之中一直以来也同样受到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安的ldquo新汉风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