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转载自——华南农业大学*训教官团
年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我国的侵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有两名英雄挺身而出,排除万难,突破困境,最终成功地使抗日战争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两位英雄的故事
要从西安事变说起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壹·事件背景
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日战争的局部战争阶段。为了团结所有阶级,为抗日提供有利的阶级基础和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在年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停止进攻红*,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拒绝接受该主张,并亲自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进攻红*。
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次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觉得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贰·事件过程
年10月22日至12月7日,张学良多次当着蒋介石的面表示反对进剿红*,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但每一次都遭到蒋介石的拒绝;最终张学良于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起兵谏,逼蒋抗日。
蒋介石与张学良
捉拿蒋介石后,向全国发出了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与此同时,宋美龄在上海收到西安发生事变的消息,就邀请澳籍友人端纳到寓所,与孔祥熙共商,端纳认为西安一行义不容辞,即随同宋美龄乘夜车前往南京。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在读宋美龄给他写的信
次日,苏联《真理报》《消息报》等报刊和共产国际刊物《国际新闻通讯》连续发出报道、评论和文章,对西安事变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分析,并对这一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指责。而该分析引导了错误的舆论,使得国内外各大报社和名校名人均指责扣押蒋的行为,讨伐张学良。
年12月23日,双方在张学良公馆西楼二层开始正式谈判,由宋子文代表国民*府,由周恩来代表共产*府出席谈判会。
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年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前往洛阳。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交给杨虎城指挥。
年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叁·事件结果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秘密软禁起来,由大陆押到台湾,失去了自由;杨虎城则被蒋介石长期囚禁,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被分拆瓦解,十七路*被取消。
西安事变主要人物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策,迫使国民*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广大人民群众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肆·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历史的转折
毛泽东说: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也许张、杨二人在发动事变前并没有想过自己会间接促成一个松散的联盟的转变,但他们对历史的贡献是无法否认和抹去的。
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是中华人民的触底反弹,是中华民族站起来之前深吸的一口气。就像是,战争结束之前的一声轰鸣,震醒了沉睡的雄狮。
西安事变,是两个英雄的故事,他们挺身而出,排除万难,突破困境,使抗日战争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西安事变,又不仅仅是两个英雄的故事,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也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统一战线
如今,西安事变的硝烟已经随着历史的清风渐渐散去,但西安事变的故事却依旧流传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底。铭记历史,学习和传承先人的精神,勇敢的站起来,共同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大美中国,是我辈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又是一年双十二,家祭时节,王师早已北定。惟愿英雄,永垂不朽!惟愿中华,国运无央!
资料来源|业百科新浪新闻百科
文案编辑|叶冰冰欧阳颛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