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笙的和音特性及其演奏方式探讨
【摘要】笙是发源于中国遥远古代、历经悠悠岁月传承下来的簧管乐器,在周朝的雅乐、唐朝燕乐和宋朝的细乐中,都有较大范围的运用。及至后来,笙已经在古代的丝竹管弦、鼓吹演奏等戏剧和音乐曲目领域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相对于其他乐器而言,笙具有自身很独特的性质,而且它能够完成和音的鸣奏,唐朝的时候,音乐演奏者曾用五个不同的音相配合完成和音,那时的笙也秉承着“以本声为宫,而徵声和之者,为首音与五音相和。以正声为主,而清声和之者,为子母相应”的原则和规律。正是因为笙这一项重要而特有的性能,使其更具有了其他乐器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传统笙的和音运用,从而介绍了笙在和音上的发展,最后在新和声的演奏特点及其演奏方式方面加以探讨。希望对相关机构有所借鉴和参考意义。
中国论文
【关键词】笙的和音运用 和音发展 新和声 演奏特点 演奏方式
前言
笙自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之处,便开始萌芽,并随着历史的沿袭不断改进发展,传承至今,然而,笙的主要器种并没有出现与前者迥然不同的大变化。其稳定的发展态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得力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社会的大背景呈现比较稳定,更得力于笙这种乐器本来就具有的优势性,即从古至今,笙是所有乐器中唯一能够完成单独的和声鸣奏的簧管乐器。就文献记载情况来看,可以从文字直观考证得出,笙至少已经存在3000年,它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已经烙下深深的民族特色,土生土长的民族成品。总之,不断总结在历史中笙的发展经验,有助于实现对这种优秀传统乐器更稳健的保护和笙文化更广大的弘扬。
一、传统笙的和音运用
1、传统笙的和音运用表现
和音,顾名思义,就是几个音的相互配合,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音素,在古代,和音有经过四五个音相融合的历史阶段,后来,化繁为简,推陈出新,开始实现了一个和音由两三个音组合而成。然而,在中国古代,只有笙这一种乐器是可以单独奏出和音的,把笙的和音和其他乐器的演奏乐音同时运用于同一场音乐演奏中,就更加凸显出和音的衬托和润饰效果。经过岁月变迁,笙的形制排列也逐步得到优化和规范,其和音的演奏也有了较为规律的应用,乐器的和音运用也随之定型。渐渐形成了五八度和音,在普通百姓的市民音乐中更是得到大范围的普及。这是一种从标写“和”或“五八”的下方音开始,用上加五度音、八度音演奏而形成的和音种类。
2、和声化的演奏方式及和音组合特点
和音的运用在中西方都是演奏的重要部分,在西方和音大型演奏的初期,就开始出现了改变和音在传统室上的应用模式。随着和音进化逐步深入,在音乐演奏中,融合古典效果和弦的鸣奏渐渐变成此历史阶段和音配合的鲜明特征,从而发现了笙的和声演奏的特性。在乐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生活质量、人类精神需求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某些乐器的演奏已经不能单纯依靠笙奏出的和音来支撑,所以,某种程度上而言,和音演奏面临着改革似的局面。在传统的和音领域中,和音尚且不满两个八度,转调也比较困难,常常是一把笙对应着一个调。经过改善,笙既能完成自古以来的四、五、八度和音演奏,又新增了演奏三和弦、七和弦乃至更多变且无明显规律的音程和音块的功能,这种发展成果使笙再次实现了蜕变,也可以在更高水平和优秀的音乐舞台上展示风采。
二、笙在和音上的发展
中国传统乐器笙的和音与和声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研究时必须分而论之,同时兼顾二者的联系。和音性不仅包含和音演奏方面,更是在职业的曲目创造及其后期的和声演奏发展上。古代封建社会的和音演奏固然优秀,但随着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使之逐渐表现出局限性,笙在古代常常承担着伴奏的责任,现在,我们给予了笙独立演奏的空间。对笙的音乐发展和文化研究也呈现走向专业化的趋势,出现了一批笙独奏的优秀音乐代表作品,高等院校等教育机构也开设了笙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并加以学习。
1、由和音到和弦
民间传统和音是发自于古代社会,在中国百姓平民阶层有广泛应用的和音种类,它也一直是传统和音的代表。后来,年代专业曲目创制诞生,对民间传统和音的相关指法、和弦的应用结构都与古代的音乐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传统和音对和音演奏的限制逐步减弱。随着职业创制的笙作品的演奏速率不断变化,和弦不断反复变换,无形中增大了笙表演者的操作难度系数,不得不改变以前有四五个音形成传统和音的情况,转而用两个音形成和音的方式来取而代之。
除此之外,经过改良的笙在进行演奏时,其奏出的乐音优美动听、珠圆玉润,完全不用向古代那样,屈居于伴奏小角色的身份,它可以完成伴奏织体与和声演奏的工作。和音的这些改变和良性发展,是在引进西方和声学和演奏技巧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的,有利于达到和弦进行的理念。提升了功能和声在音乐表演中的地位。从单纯的演奏传统和音发展至今天新和弦手法的丰富运用,传统和音与西方和声交替使用,使笛的和音性潜能得以呈现。
2、现代和声在笙演奏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进入近代,笙的和音演奏不仅是实现了基于传统和音表现技巧加以改变的发展,更有着脱离传统的趋势,全新的作品创制方法、以音乐曲目的表现需求为宗旨去完成和声的配置,使和声的优势得到完全的发挥与利用。尤其是现代,笙的和音在创制新曲目、配置新和弦、创制专业而全新的调式与和声体系方面的应用十分突出且优秀。总之,和音性在现代的鲜明特色就集中于曲目的创制及其相关的多样化演奏方式。笙音乐作品创造的另一突出特征在于,现代十二音体系结合五声调式,乐曲旋律用中国曲调,和音技法用纵向的叠置音束或横向的复调演奏。
虽然传统和音在现代的笙曲目演奏中,并没有完全消失踪影,但大部分是借鉴和采用西方的和音,其色调明显,风格浪漫突出,很能表达作品的感情和主题。后期的和音浪漫色彩依然浓厚,且其和音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复杂多变性,几乎无规律可循,对色彩的诠释十分到位。由此可见和音在现代以来,结合中西方的表现特色,在色彩的表达上具有明显的作用,这种新型和音的出现,更有助于笙的独立演奏,是对笙文化在现代发展的有利创新。 三、新和声的演奏特点及方式探讨
1、笙的复调性演奏
从宏观角度看,在多声部音乐曲目中,和声是主要构成部分,也支撑着作品的框架。完全可以说,和声是所有多声部音乐的血肉,笙在多声部音乐演奏方面的巨大成就,也来源于笙对和声的精准把握和吹奏。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笙在完美展现和音的基础上,也需要着力于提升笙的和声表现水平,多声部音乐的发展对“二部和音演奏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对笙演奏者的考验,也是对其进步的方向指引,更是对当代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丰富。
2、支声性演奏
基于上文提到的多声部笙音乐及其笙演奏技巧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的笙研究者对此开拓了两个声部演奏的格局,在格局前期,主要是呈现主调中静态的纵向结构。即使作品中存在着两个声部,但是从和声角度上分析,依然停留在主调音乐阶段。为了实现真正的两个声部音乐,进一步增强笙的表现能力,专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技巧升级。在和音演奏中,独立地演奏某一个和音并没有很大的难度,但是精确连贯而清晰完整地展现每一个音却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它要求必须表现出明确的升降号,此外,必须找到调性的感觉。这就在演奏者吹奏的速率转化,指法的变通,和声系统的听觉感受,去演奏时的气息调整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和严格的挑战。
3、复调性演奏
前期比较单纯的二声部复调,可以说属于某一声部固定音型,另一声部奏出韵律,由此,其主调声部刘显得比较突出,整篇曲目可以说是一部主调音乐。为在最大限度内开发笙多声部的潜力,提升笙复调音乐的内涵和深度,使笙的展现更为立体,便在笙的和声演奏中增加西洋复调技法的元素,所以,笙音乐作品的创制和演奏中,都表现出明显的横向多声演奏特点。
结语
笙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名声显赫,许多笙演奏家成就巨大,这不仅给音乐欣赏者愉悦的享受,而且促进了整个音乐文化的长足进步,加之正确的和音使用技巧,其音乐作品中包含哲思,丰富的情感,极具感染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笙音乐作品的代表演奏家,在和音演奏技法上具有推陈出新的作用。要清晰地把握传统笙的和音运用,包括传统笙的和音运用表现及其和声化的演奏方式及和音组合特点;其次,是笙在和音上的发展,实现了由和音到和弦的转变,现代和声在笙演奏中的运用也十分创新。此外,要充分地理解新和声的特点及演奏方式探讨,笙的复调性演奏。支声性演奏、复调性演奏等等各个角度都要引起关注。
【参考文献】
[1]人民音乐出版社部.民族器乐曲论选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3
[2]王志伟.笙及其继承与发展――介绍三十六簧键笙[J].《中国音乐》2013:67-68
[3]范元祝.试论笙之和声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46-48
[4]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中国笙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