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为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抢占先机、迎难而上,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省科协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寻找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评选出30名扎根陕西、无私奉献的杰出科技工作者。
年省科协等单位共同推荐的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院士入选10位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王兴治、康振生、梁增基、周洲、刘建妮等5名科技工作者入选全国位重点宣传人员名单。
为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热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共同组织开展了年“寻找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经过两轮评选,马亚团等51位优秀科技工作者获评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他们都是长期奋战在基层科研一线、事迹突出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年龄最大的70岁,最年轻的32岁,每一位都有着感人的事迹和不凡的成就。
年1月20日上午,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报告会在西安召开。
图并文
薛铂成姣洁周仁杰雷霆
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展播(三)
姓名:冯艳莉
民族:汉
籍贯:陕西黄龙
出生年月:年5月
毕业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工作单位:
铜川市种子管理站
主要事迹和贡献
该同志二十多年如一日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小麦育种和新品种推广工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选题。先后主持或参加了省市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38项,其中6项获得市科学技术奖,6项获省科学技术和推广奖,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科技扶贫做出了突出贡献。—年,连续被铜川市委、市政府授予“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年被团省委授予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年被铜川市委、市政府授予“铜川市劳动模范”;年3月,被省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年,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管理先进个人;年获陕西省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最重要科技载体,旱地小麦产量作为影响小麦总产的关键因素,是最具潜力的粮食增产领域。陕西全省小麦面积亩,其中旱地面积亩。冯艳莉同志多年来立志旱地小麦品种选育,潜心课题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了铜麦系列1-6旱地小麦品种选育,填补了铜川市没有自选农作物品种的空白,并累计推广万亩,累计增产粮食5.31亿公斤,新增总产值11.4亿元,新增纯收益10.5亿元,对改善渭北旱塬种植业结构,增加种植区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铜麦1号、2号的推广获得铜川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陕西省科技推广三等奖,铜麦2号的选育获铜川市科学技术二等奖,铜麦3号获得铜川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铜麦4号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铜麦5号获铜川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经过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冯艳莉主持选育的铜麦6号旱地小麦品种年5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其主要特点是节水、抗倒伏、抗寒抗白粉和赤霉病,且稳产性好,广适性强。年6月,以.09公斤单产,创下陕西省旱地小麦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先后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铜川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陕西省近十年来唯一通过国审的旱地小麦新品种,为旱地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和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为使国审品种尽快投入生产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冯艳莉深入贫困地区,先后参加各种农民培训45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5人次(含贫困户人次),铜麦系列旱地小麦品种推广获陕西省科技推广二等奖。
另外,为了解决铜川主要扶贫产业中药材产业中存在的外引品种退化、产量和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从年起,冯艳莉设计黄芩品种筛选鉴定试验,从野生黄芩品种中驯化改良,目前已经基本确定优良品系,经测定,产量和品质提高可累计为贫困户实现增收12万元,为全市科技扶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姓名:吉万全
民族:汉
籍贯:陕西
出生年月:年2月
毕业院校:西北农学院
工作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要事迹和贡献
吉万全,陕西合阳人,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现任陕西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主任,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小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小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麦类作物学报主编,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等研究工作。
在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方面,创制出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20个,研究处世界先进水平,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在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方面,培育出新品种9个,其中国审4个,省审5个,在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四省累计推广多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年国审品种西农,以其绿色抗病、优质强筋突出享誉黄淮麦区。大灾之年看品种,和年赤霉病大发生、年和年条锈病流行、年50年不遇的的极端低温造成倒春寒严重,在连续多次恶劣的条件下“西农”独树一帜,经受住了多个严峻的考验,为第一批绿色抗赤霉病新品种。西农品质优良,年国家小麦质量现场鉴评,入选强筋小麦和面包鉴评名单;年“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上被评定为“面包、面条、馒头”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深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西农经营权转让万元,创陕西省新品种转让新记录。目前该品种推广种植势头强劲,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四省累计种植超过万亩,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降临,学校正处寒假期间,团队老师和学生都放假回家,原计划节后很快返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被困在原地,无法返校。老师和同学们实验室加代的材料需要浇水、管理、开关灯等;大田种的材料需要观察、记载、调查生长情况等,吉万全不怕危险,为团队老师和学生排忧解难,每天独自承担着实验室和田间的工作重任,使团队老师们的科研任务和学生试验都没受到影响。
吉万全教授主持的全国第三次资源普查及调查收集行动陕西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无论调查到那个县,他都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