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今过春节,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讲究隆重了。不过老西安还保留着一些传统年俗,比如“炸果子”便是其中之一。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家里又开始和面炸果子了,当然主厨还是我老妈,我只是配合打个下手。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我儿时记忆里和过年密切相关的活动之一便是“炸果子”。小时候过年去别人家做客,果子和瓜子、糖、水果等一起端上桌,是家家必备招待客人的吃食。
果子是一种油炸面食,相当于零食系列。果子好吃但做起来比较费事儿,炸果子也是考验手艺的,过去过年时西安人家家户户都会做,亲朋好友凑在一起就会相互评价,谁家果子好吃,标志着家里准有个巧手大厨。
果子好不好吃,和面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炸果子用的面粉,需要先调味。放入盐、鸡蛋、食用油、芝麻等搅拌均匀,最后再加水和面。炸果子的面要和得越硬越好,所以比较费体力。
然后在大案板上擀面,因为面很硬,所以擀面是个体力活。这也是现代人越来越少做炸果子的原因了吧。
把面擀得薄厚适中,就可以叠起来切了。我家做的炸果子,是最传统的伞状造型。不过陕西人对面食具有天生的想象力,巧手的主妇们可以用面捏出各式各样的形状,所以果子的造型其实多种多样。比如麻瓜状、麻叶状、伞状等等,有时候也可以随意发挥,反正最后下锅炸起来,都是酥酥脆脆的。
果子捏好造型,就可以下锅炸了。油温和火候也要控制好,油温太高容易炸糊,油温过低又太耗时。
等到果子变成金黄色,就可以控油捞出来了。
炸好的果子得等晾凉了再吃。今天我配合老妈炸了两大盆,吃起来又酥又脆,满满的成就感。
炸果子这种年俗美食,近些年已经也越来越少见了,毕竟做起来还真得花点时间和功夫。不过忙碌之余也让我重温了团圆、喜庆的气氛,勾起许多儿时的回忆,也算值得。
再过两天就是除夕夜了,你家里为过年准备了些什么?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