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紧急任务,医护人员连夜报名,赶往各个核酸检测点,不眠不休;
做完核酸采样,市民回家端了一大锅热汤送到检测点,叮嘱采样人员注意身体;
社区工作人员一天走了三万多步给居家隔离的人员送菜送肉,保证他们饮食无忧;
酒店封闭管理、住客就地隔离,带着孩子的住客收到了工作人员送来的课外读物,外地来的游客收到了生日蛋糕……
10月25日,西安新知小学老师进行核酸检测。当日,新城区全区所有大中小学开始做核酸检测,涉及9万多名师生。
面对突然袭来的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西安迅速高效行动,科学精准施策,突出重点布控,很快控制住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10月29日,1例本土确诊病例已经康复出院。截止到10月30日,西安已连续5日无新增。
这是每个西安人都期盼看到的好消息,也是每个西安人都坚信会看到的好消息。自10月17日西安市报告2例外省游客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以来,抗击疫情的号角响起,人人同心同行,积极贡献出一份力量。寒冷的深秋,疫情虽然让西安蒙上了一层阴霾,但古城人民迅速凝聚起众志成城、同心战疫的磅礴之力,给了这座城市无比的温暖和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心。
10月27日,疫情防控专班工作人员为旅客提供爱心帮助。为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纺织城客运站联合灞桥区交通局、卫健局、公安灞桥分局共同组成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对进站旅客、到站旅客严格执行体温检测、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扫描“西安一码通”等检查。
快速反应——疫情来袭筑牢防控屏障
发现阳性病例后,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指挥人员排查、密接流调、核酸检测等工作,并对下一步防控措施进行部署。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县全面开展摸排、管控、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工作。
疫情刚露头,西安市就要求加快流调进度、加大管控力度,进一步摸排确诊病例活动轨迹,迅速排查密切接触者,边流调、边追踪、边管控,做细、做精、做深流调溯源工作,找到所有可能的风险人员,分类落实健康管控措施。对病例活动的区域、场所采取封闭管控措施,全面进行环境消杀。同时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交通场站、景区景点、酒店宾馆等场所严格查验“西安一码通”、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和省外来返人员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措施。加强对聚集性活动的管控,严格落实限制人群聚集、加强通风消毒等措施。从严做好重点人、重点物核酸应检尽检。加强医疗救治,由医疗专家团队对每位患者精准制定治疗方案,实行“一人一案”精准施治。
10月25日,西安召开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本轮疫情防控情况:全市累计核酸检测.01万人次,均为阴性。截止到25日8时,西安市管控密接人,管控次密接人,管控各点位涉及的潜在密接人,核查出时空伴随者人并落实管控,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全部阴性。
10月26日,西安通报5起涉疫情违法案件,对妨害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出重拳、严打击”。
非常时期,抗击疫情,每个人都没有放松懈怠,更没有置身事外,整个城市一起行动起来,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10月19日,确诊病例轨迹涉及到的西安市曲江南苑小区外,工作人员进行清洗消杀。
科学精准——重点区域全员检测
17日拉响新一轮新冠疫情的防控警报,作为确诊病例重点活动区,西安市雁塔区于19日晚在辖区8个街道个网格单元全面启动全民核酸采样工作,迅速织起一张防护网。
点位一多,医护人员有些不够用,本应五六个小时就可以轮换休息,但不少医护人员穿着紧密的防护服一干就是一整夜,根本没有时间休息。“突发情况必须连夜做,而且要尽快做,这样才能控制住病毒的蔓延。”刘芳芳是来自长安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当晚她也是被抽调的一名采样人员,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彻夜未眠。
有病例出现,阻断传播是当务之急。为了提高采样效率,最大限度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刘芳芳一刻也不敢停。她说,疫情不等人,要和“病毒”比速度。夜里降温了,有的采样人员手都冻僵了,没有办法捏紧棉签,就紧握着热水杯取暖,另一个采样人员赶快顶上。
那个深夜还下起了雨,但雁塔区的街头上每个网格单元帐篷内外都是灯火点点,医护人员通宵达旦在忙碌着,他们用无私的坚守与奉献,为古城群众构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
为有效降低从省外返回居家隔离人员流通风险,雁塔区还组织抽调基层医护人员,在全区街办成立入户核酸采样队。社区多、分布散、范围广,采样队工作到凌晨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虽然很累,但看到所有的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了,大家拧成一股绳同心来抗疫,特别让人感动和温暖。”一位采样人员说。
全民同心——抗击疫情争分夺秒
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一面是严阵以待的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投身核酸检测工作,一面是居民积极行动连夜有序排队采样。因为检测工作紧张,19日晚上,社区工作者不得不上门通知居民。晚上被打扰,居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抱着小孩、扶着老人,马上赶到检测点采样。当晚下着雨,大家就冒着雨、打着伞,有序排队等待采样。有的居民甚至定了凌晨三点、四点的闹钟,专门起床赶来采样。天气寒冷,看到医护人员太辛苦,有居民端着满满一大锅热汤和一次性餐具来到采样点。“天太凉,暖暖身子。”说完,放下热汤就转身离开了。鸡蛋、姜茶……一晚上不停有人给检测点送来热乎乎的夜宵,还有人直接点外卖送到检测点,嘱咐大家注意身体。
连夜核酸检测期间,一条“天气湿冷,希望就近给医护人员送些暖宝宝”的倡议书在朋友圈传开。得知消息后,市民朋友们有的在自己家里搜集,有的迅速在网上购买,有的向朋友请求……很快,各个检测点就收到了各式各样的暖宝宝,一大袋一大袋的送来,气温不到5℃的室外检测点升腾出一股股浓浓的暖意。
坐公交、乘地铁、进医院,为避免交叉感染风险,我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都严查健康码和通行码。医院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说,扫码虽然要耽误一些时间,但大多市民却不嫌麻烦。给检查人员出示“绿码”后,一些市民朋友还会说一句“辛苦了”。大家表示,检查严一分,市民也就多一分安心,城市也就多一分安全。
以人为本——居家隔离不隔爱
为避免感染风险,不少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在陕人员被要求居家隔离。在配合防疫工作的同时,居家隔离也带来种种不便。为此,我市不少社区工作者变成了贴心管家,给居家隔离人员送菜、收运垃圾……在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各项要求的情况下,既守住了疫情防控的“严”,也尽显社区管理的“暖”。
姚先生是从兰州返回人员,自隔离以来,他在网上购买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有工作人员送上门来,网上买不到的有人帮忙代买,家里的垃圾也有专人负责收运。社区的包户干部每天都会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