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校林立的西安市,除了一众/之外,还有几所实力强劲的普通一本,它们便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西建是“建筑老八校”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所双非高校,其它7所都是高校,因此它与其它七校没有生源质量重叠。
现如今,建筑行业已经在走下坡路,曾经火爆一时的土建专业,吸引力大不如前。
反观青岛大学,医学专业继续热门,它的王牌医学院,为它吸引了一大批高分生源。
保研率方面,两校旗鼓相当,差不多5%。
生源质量方面,两校处于末流水平。
学校名号方面,两校都是非双一流高校。
那么,放弃青岛大学,选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强烈建议不要报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以下几点原因。
1.如果你报建筑学,分太高了,性价比太低了。
2.如果你学非建筑强势专业,也就是土木/环境,就业极差劲,工作环境恶劣,工资还低(和计算机比)
3.如果你来学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就业好的专业,这些专业建大又不好。
4.最重要的一点,不管你位于哪个省份(特别是陕西以外的省),你在自己本省都会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要来西建呢?
雁塔住宿环境很差,非要锻炼自己是吧?
5.学校是行业特色学校,土建兴则学校兴,但事实就是学校在走下坡路。
现在还有一些省份没有高考改革,建大借着建筑的光辉,好像录取分还能看,但大趋势就是录取分一年比一年低,等所有省份高考改革以后,没有调剂,建大的某些专业录取分会更加难看。
从经费来看,陕西好学校太多,省属高校西北大学经费也不多,更不要说建大了,一年十个亿左右,连东部二本财经师范类高校的经费都不如。
就在这少的可怜的经费之下,没钱拿什么发展?
学校不愿意承认建大在走下坡路的事实,搞点学风建设做做表面工作。
我认为学校搞学风建设目的是好的,但到了导员层面就是强制你上早晚自习,大家还是该不学就不学。
建大的学风偏严谨,严谨是那种大家也没玩好,也没学到真东西,还要执行那些表面上的规定。
学校发展,专业就业好,录取分高,生源质量高,学风自然好。
像有些边缘专业,不管学的怎么样,毕业就是/块,还是被调剂过去的,怎么可能愿意学习。
6.你去一个东部高考大省的学校,还可以拿大学作为一个跳板,考一个好学校的研究生。
举个例子,青岛大学材料学院,升学率70%,不少都是/高校。
建大考研率有多少是考本校?
有多少是?
想以建大为跳板考,没有那个氛围,想考顶尖几乎只有保研一条路可走。
7.建大农村生源偏多。
一些财经类院校则多是一些有钱人的孩子。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请大家思考。”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9.15第一次来建大,是真的很远很远,爸爸妈妈开车带我在西门来,好多学长学姐帮忙拿行李,当时天气有点闷,但是爸爸妈妈都特别喜欢这儿的景色,我也是。
学校的楼古色古香,圭峰山仙气满满,当时建大整体生活悠闲自在。
虽然我课很多,几乎没有空闲时间,但是当时早自习想不上就跑了,晚自习也不太严,白天认真上课,晚上可以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紫阁操场坐着听听别人唱歌,真的很幸福。
冬至有饺子券,当时还有b站活动,咱们学校排名前几,得了好多可乐,当时觉得草堂虽然很远,但是大学该有的都有,我那时特别爱建大,特别自豪。
唯一生气的只有体测,怎么要求那么多事情?
从我大二开始变了,校领导基本都换了。
开始搞学风建设,据说是为了评双一流?
给我整笑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打卡,第二件事就是骂学校,大二学生七点多起来上早自习,上课了交手机。
下课了还得回复参加的学生组织的各种消息,看看有啥通知。
晚上一小时四十分钟,澡堂子去不了,大冷天的来回半小时去上晚自习。
其实真的很想告诉领导,要学的会自己学,不想学的你逼着也没用。
心里但凡有点数,也不会制定出这些规定。
每次提到这些都觉得自己压不住脾气。
自从学风建设开始,我一刻也没爱过建大。
在这里特别想说一些心里话,一个学校的好坏是看学科建设,看师资看科研,看组织建设看领导班子的胸襟。
如果只是想靠限制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来达到教化的目的,满足一些升学或者排名上的追求,只能说鼠目寸光。
大可以看看全国,真正好的学校是各方面的包容,对学生个性思想和行为的包容,差生文具多,二本比一本管得多,民办比公办管得多。
我始终坚定一定肯定的觉得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是因为它和高中不一样,是为了让学生从生硬的管理里解放出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接纳更多元的文化,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既然地理位置已经偏了,那就让思想的半径扩大吧。”
你们觉得呢